换一个说法。
“不可。”
“楚使作何议?”
“在说了,二地尽皆归楚,两国恢复至战前边界。”
“看来,”张仪淡淡一笑,两手一摊,“楚使是真想再打一仗哟!”倾向前,二目如炬,先盯靳尚,后看景连,再后回归靳尚,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在提请楚使好好想想,不讲理是何代价。商君不讲理,不宣而战,将於城十五邑夺走。楚王呢,亦不讲理,不宣而战,使景翠引兵袭商於,结果败了。之后,大王使屈丐引兵再伐商於,结果又败了。再后,大王亲自引兵征伐商於,结果败得更惨。秦、楚先后四战,除第一次是商君失义伐楚之外,后面三次,无不是楚人兴兵袭秦,秦人被迫应战。秦人失义,将所占楚地归还,合合理。楚人失义,也让秦人将所占之地归还,敢问楚使,理何在?”
“这……”靳尚讲不过张仪,真还理屈辞穷了,转看向景连。
“请问秦使,”景连拱手,“关于黔中、汉中二地,可有再议余地?”
“有。”
“秦使请讲!”
“黔中、汉中由秦、楚两国分而治之。”
“怎么分?”
“以城邑中分划治。汉中地共有四城十二邑,秦人据二城六邑,与秦国土相连。楚人据二城六邑,与楚国土相连。黔中同理。”
“可有再议余地?”靳尚问。
张仪摇。
“今日暂议至此!”靳尚冲张仪拱手,“俟在将秦王所禀奏我王,俟王旨到,我们再议细则,如何?”
张仪回过礼,与魏冉起,别过靳尚,被人带门,径回馆驿。靳尚、景连二人来到御书房,向怀王并候于此地的王叔禀报商约细。
秦使提议基本与苏秦的提议相合,秦使所言也基本合理。秦人已经退让至此,再开战事,于楚只有不利了。
“宛城的事,你怎么没讲?”怀王转移话。
“回禀我王,”靳尚应,“宛城涉及韩国,臣之意是,我们先与秦使商约秦国之事,待秦国之事议定,再与秦使商议韩国之事。”
“就秦使提议,贤弟意如何?”怀王看向王叔。
“臣听我王!”王叔接。
显然,王叔是没有意见了。
就前势,先与秦人就汉中、黔中、商於三地划域而治,当是楚人的最好选择。楚虽失汉中、黔中分城邑,但收回於城十五邑,算是亏中有补。至于后续发展,就看国势与机缘了。如果楚势,秦势弱,机缘也不错,楚人收回全失地,甚至夺秦之地,拿蜀,皆是可能的。反之亦然。
“这事儿算是定,你可答复秦使,就宛城之事与他商约。”怀王给谕旨。
靳尚奉旨辞别,怀王留御史景连。景连将商约过程悉数禀报,怀王对靳尚的表现大是满意,朝王叔叹:“苏秦真是神人哪!”
见怀王赞的不是靳尚,而是苏秦,御史反倒怔了。御史有所不知的是,救张仪、提商约条件并荐举靳尚为使等,皆是苏秦一人之功。
靳尚没有候到第二日,当日就到馆驿,将怀王谕旨大略讲了,提及宛城,要求韩王无条件撤离宛城,将宛地归还于楚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张仪答应说服韩王归还宛城,但楚人也需补偿。靳尚给的补尝是苏秦的提议,即楚国割让叶城并周边四邑给韩国,韩退宛城、方城,撤往鲁关以北。
张仪慨然应允。
张仪将与楚人商约细节使车卫秦禀报秦王,秦王准允。张仪遂与靳尚拟细则,形成商约。靳尚学乖了,要求秦人先签约。张仪应允,使魏冉、车卫秦带上盟约驰往汉中,秦王用过玺,带回郢都。靳尚见秦王不但加玺,且还签字画押,甚喜,呈楚王。楚王再无疑虑,亦如秦王签字画押,加上玺印。
双方协议无争议签署之后,怀王遂派朝臣赶赴於城、汉中、黔中三地,与秦人办理接事宜。三地秦将也都分别得到秦王旨令,与楚人和平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